当前位置:首页 > NBA录像回放 > 拜仁有钱却抠门的背后,是"50+1"政策的束缚和输掉未来的可能(今日发布)

拜仁有钱却抠门的背后,是"50+1"政策的束缚和输掉未来的可能(今日发布)

摘要: 身为德甲霸主,手握5座欧冠和29座联赛冠军的拜仁慕尼黑一直是世界足坛无可撼动的中坚力量之一。纵使球队在欧战赛场偶有低谷,但他们的...

身为德甲霸主,手握5座欧冠和29座联赛冠军的拜仁慕尼黑一直是世界足坛无可撼动的中坚力量之一。纵使球队在欧战赛场偶有低谷,但他们的国内统治力是不容置疑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商业价值极高的曼联、皇马、巴萨,背靠金主的曼城、巴黎等欧洲豪门,这家德甲俱乐部时常给人一种"抠门"的感觉。

拜仁有钱却抠门的背后,是"50+1"政策的束缚和输掉未来的可能(今日发布)

今年夏天,巴萨斥资已超过2亿欧元,皇马更达到3亿欧元以上。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转会市场被巴黎和巴萨搅得天翻地覆:

2.2亿的内马尔转会直接引发了巴萨2笔过亿元引援,间接引发了转会市场上球员身价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这一趋势至今尚未平息,直接触发违约金购买的案例频频出现。从花钱不眨眼的几位大佬到一直"勤俭持家"的老妇人尤文图斯,几乎每家顶级豪门都在转会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争夺出色球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拜仁几乎成为了异类:尽管在转会市场上每年都有着一定的投入,但同期的球员转出却更多,拜仁的一线队阵容厚度越来越薄,目前也仅有18人...相比起同期一线队一度多达31人的皇马,阵容厚度大都能达到25人以上的其他几大豪门球队来说,拜仁的替补席可谓冷冷清清。

实际上,拜仁的经营策略并未有太多的变化,他们保守谨慎的引援政策也并非新鲜趣事,这其中也包含了德甲"50+1"政策的束缚。在南大王身上,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整个德甲,甚至是德国人有别于他人的稳健作风,其中也包括了德国人对于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理解偏差。

截至今年,拜仁已经完成了连续26年盈利的壮举,上个月,德国《图片报》曾报道称:拜仁目前还拥有2.6亿的现金流可用于引援,这笔资金分散在许多不同的账户中。最近的三个赛季,拜仁营业额都超过了6亿欧元,且每个赛季的盈利都超过2000万欧元。

相比起说拜仁没钱,不如说他们不愿意冒风险。7月28日,鲁梅尼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现在的市场完全变了,让我担忧的不光是转会费,1亿或1亿2几乎已经引不起什么轰动了,我更加担忧的是工资的急剧增加,我们必须要注意工资结构不能失控......我们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哲学,走适合拜仁自己的道路。"

鲁梅尼格的这番话,颇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味在内,而拜仁则身体力行得遵循着自己的理念发展:

由于德甲"50+1"政策的存在,除沃尔夫斯堡、勒沃库森等个例外,其余德甲俱乐部都必须持有50%以上的股权,其他公司的投资再多,也无法超越这一界限并拥有俱乐部。

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同于皇马、巴萨等"有多少钱花多少钱,花不完即是失败"的会员制俱乐部,拜仁需要对奥迪、安联、阿迪达斯等股东的利益负责,需要维持盈利来保证俱乐部的良好运转。因此,他们绝对无法为一些具有天赋但尚未拥有足够即战力的球员花费高额的转会费。

除此之外,正如鲁梅尼格所说,拜仁对队内工资结构有着更严格的控制。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拜仁的发展,更难以吸引最顶尖的巨星加盟(如年薪动辄超2000万的内马尔、阿扎尔等级别球员)。并且在队内已有大牌的情况下,同样不愿意为加盟后只能暂时打替补的天赋球员开出首发阵容级别的薪资。

综上所述,拜仁对于球队支出的严格要求限制了他们在转会市场上操作的空间。而这也会间接影响到拜仁在竞技层面的优先级考虑:欧战赛场并不苛求夺冠,拿到四强就基本满意,八强尚可忍受。但要是国内赛场拿不到冠军,球队基本盘受到影响时,拜仁才会立刻斥资换血重建。

2011-12赛季多特夺冠后,拜仁立刻斥资6300万欧元,先后引进哈维-马丁内斯,曼朱基奇,沙奇里,丹特等一帮当打球员。而在瓜迪奥拉入主的那段时间,拜仁的目标曾有所改变,毕竟瓜迪奥拉本身就是个相当崇尚"多线开花"的教头,此时的拜仁曾迎来一个在欧战赛场的冲刺期:格策、蒂亚戈、哈维-阿隆索、贝纳蒂亚等即战力先后加盟。

14-15赛季的拜仁也曾在多线展现出统治力,只可惜伤病困扰下败给巴塞罗那。而在近几个赛季,拜仁只是偶有大手笔,针对阵容缺陷进行补充,即战力也不乏免签,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投资引援(买小将,提拔青训)。

如果仔细观察拜仁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能看出他们一直是遵循"加强国内赛场统治力->进一步提升欧战成绩->不论是否夺冠都进入蛰伏期"的规律的。这点若是与巴萨做对比则更为鲜明,他们为夺得欧冠已经连续多个赛季在转会上投资过亿欧元,甚至有两个转会窗超过2亿,似乎不拿到欧冠就绝对无法接受。

拜仁的"抠",是一种理性的抠,稳健的抠,更多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抠。欧战赛场很多时候不仅仅靠砸钱就能取得成绩,而是需要一支球队在维持良好的经营策略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实力才更有机会夺冠的,而其中包含的杯赛不确定性、多线作战压力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国内基本盘,因欧冠失了联赛的例子也不算罕见。

不论是鲁梅尼格还是赫内斯,都曾公开表示如今足坛动辄过亿的转会市场太过疯狂,认为很多球员的转会费都远远高过了他实际的价值。

从德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角度考虑,他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作为盈利能力顶尖的联赛,德甲虽不如英超吸金,但大多数俱乐部财政状况都很不错,转播收入、球场上座率数据也非常亮眼。

然而有些危言耸听的是,"50+1"确实为德甲俱乐部提供了更良好的发展环境,却也为他们设定了上限。

在大大限制了资本注入后,俱乐部们如果因营收考虑,掏不出钱买顶星,如何能让德甲拥有更广泛的市场,更高的收入呢?从球员竞技层面考虑,确实不论是马竞的菲利克斯,巴萨的登贝莱,甚至巴黎的内马尔,都值不起那么多钱。但是这些球员的背后可是存在更高的价值的:

步入生涯后期的C罗转会尤文,不仅为尤文带来了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其曝光度也因此直线提升,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转会费都太便宜了;而登贝莱、菲利克斯等小将的溢价,则包含了球队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预期价值判断,倘若他们真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届时身价超过2亿甚至3亿也都可能。具有天赋的球员一直是香饽饽,而球星IP的价值甚至更加重要。意甲就因C罗一人大大提升了曝光度和关注度,皇萨两家常年的重金引援也极大助力了他们开发海外市场。

再反观德甲,在转会市场上不乏重磅的转出资讯,却鲜有重磅的球星引进,相比起其他联赛显得极其高冷沉默...英超、法甲甚至意甲先后掀起的资本巨浪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改变联赛局势,甚至左右欧冠归属,可德甲却沉浸于安稳的现状,并未对眼前的危机有更多的在意..

或许法甲尚无法短期内追上德甲,但当年一度称霸的意甲联赛,也已经从落寞中逐渐复苏。不论是尤文还是美资入主的米兰,中资掌权的国米,都在试图寻回过去的辉煌。

在这样的局势下,拜仁若是还坚持稳健、保守的发展策略,短期内连续盈利的神话也许依旧可以延续,顶级豪门的地位尚可把持。但长远来看,他们可能在一众豪门及背后资本的轮番冲击下中途掉队。